408所需证明材料简介

工作单位开出的:

提醒:这些每个单位都有模板的,个别单位没有模板,需要自己草拟一份,加上学校盖章,需要中英文。
1.在职证明
2.再聘(回雇)证明
3.收入证明
4.人事材料复印(自己办理出生公证所需)

派出所:
提醒:到现在户籍所在地派出所,杭州这边很方便的,带上身份证,不到5分钟就好。
带上身份证即可

银行:
提醒:流水明细里有关工资部分需要专门标注上Salary。
存款证明各大银行收费不一样,工商银行是出具中英文证明,只需10元钱就好了。但是如果提前解冻的话,需要50元手续费,我第一次开证明时只冻结三个月,回来后一看,存款日期都没有到我下签的时间,所以不放心。第二天又去冻结了一次,直接存12个月,这样安心些,虽然多麻烦了一次,多化60元。

  1. 15万存款证明(一大一小1年生活所需)
  2. 流水明细

公证处:
提醒:杭州这边的公证处好得不得了。办我自己出生公证时,单位人事档案里高中时期的我将老妈的名字写错了(同音不同字)。提前问公证处,说也可以公证,第二天一早去了公证处,两天后就取走了所有的公证件,一点都没有为难我。当然,我将老爸老妈的身份证复印件及他俩的户口本一起带着去的。(这个每个地区甚至同一地区不同公证处的要求都有所不同,找一家最容易过的,早早打个电话,问清楚要准备的材料,然后直接过去)

结婚公证不做也是可以的,我是因为想带孩子,所以就办理了,群里没这个公证的,带小朋友过去顺利下签的也很多,我是因为公证真是方便,而且他们直接出来的是中英文,省得翻译,所以就多公证了一项。

  1. 自己无犯罪记录
  2. 自己出生公证
  3. 结婚证

孩子:

  1. 出生公证
  2. 不随行父母同意书(不需公证,但是加上了第三方证人的签名,这个我找了好朋友,要了她的电子签名,然后写上她家地址、邮箱、电话等信息。)

Comment and share

Q: 一般需要公证什么材料?

A:所有申请人的出生公证,无犯罪公证(短期可以不提供,小于16岁的儿童可以不提供),携带配偶去的还要结婚公证,其他材料可以用翻译件。

Q:买什么保险?

A:买什么保险都有下签的,但是买国内保险的也有很多被要求换保险的,为了避免麻烦,最好还是买澳洲保险吧,群文件里有购买Bupa保险的步骤。

Q:需要冻结多少存款?在哪个银行冻结?

A:一般需要按照人数*25000刀-资助金额-工资收入来准备冻结金额,哪个银行冻结都可以,一般会出中英双语证明,不用翻译。

Q:无犯罪记录公证怎么办理?

A:不同地方很不一样,建议咨询公证处。

Q:出生公证怎么办理?

A:复印自己的人事档案,加盖公章,去公证处,或者去出生地派出所开证明。可能还要提供父母的身份证结婚证等其他资料,这个要看公证处要求。

Q:翻译件的资质怎么搞定?

A:1.找个专业八级证书,翻译后签字,附在每个翻译文档后面
2.淘宝找翻译公司,要求盖章提供翻译者简介和营业执照等

Q:ABN是什么,怎么填?

A:ABN是澳洲的一种注册号码,可以在群文件里搜ABN,找到所去单位的ABN后填写。

Q:去哪里体检?怎么预约?

A:在http://www.border.gov.au/Lega/Lega/Help/Location/china找离你最近的医院,打电话预约体检。

Q:怎么获得体检号码?体检时候要带什么?

A:提交后点击你的申请号码,左侧每个申请人的名字下有Health XXX点击进入后回答若干问题,打印最后得到的pdf文件,就有体检号码了。一般要携带大一寸照片和护照原件复印件去体检,不需要空腹。

Q: 一般需要公证什么材料?

A:所有申请人的出生公证,无犯罪公证(短期可以不提供,小于16岁的儿童可以不提供),携带配偶去的还要结婚公证,其他材料可以用翻译件。

Q:买什么保险?

A:买什么保险都有下签的,但是买国内保险的也有很多被要求换保险的,为了避免麻烦,最好还是买澳洲保险吧,群文件里有购买Bupa保险的步骤,一般买了先扣一个月保费,很快就把保单发给你了。

Q:需要冻结多少存款?在哪个银行冻结?

A:一般需要按照人数*25000刀-资助金额-工资收入来准备冻结金额,哪个银行冻结都可以,一般会出中英双语证明,不用翻译。

Q:无犯罪记录公证怎么办理?

A:不同地方很不一样,建议咨询公证处。

Q:出生公证怎么办理?

A:复印自己的人事档案,加盖公章,去公证处,或者去出生地派出所开证明。可能还要提供父母的身份证结婚证等其他资料,这个要看公证处要求。

Q:翻译件的资质怎么搞定?

A:1.找个专业八级证书,翻译后签字,附在每个翻译文档后面
2.淘宝找翻译公司,要求盖章提供翻译者简介和营业执照等

Q:ABN是什么,怎么填?

A:ABN是澳洲的一种注册号码,可以在群文件里搜ABN,找到所去单位的ABN后填写。

Q:去哪里体检?怎么预约?

A:在http://www.border.gov.au/Lega/Lega/Help/Location/china找离你最近的医院,打电话预约体检。

Q:怎么获得体检号码?体检时候要带什么?

A:提交后点击你的申请号码,左侧每个申请人的名字下有Health XXX点击进入后回答若干问题,打印最后得到的pdf文件,就有体检号码了。一般要携带大一寸照片和护照原件复印件去体检,不需要空腹。

Q: relevant qualification, relevant skills, revelant experience那一页怎么填?

A: relevant qualification:是你取得学位资格和,副教授,教授资历;
relevant skills:是你的技能,比如你会很多外语,你会计算机仿真技术,你有什么特殊技能,revelant
experience:可以是你的经历,你有留学经历,你有10年教学经历,你有参加竞赛经历,你有出国访学合作国际项目经历等等,或者你有当领导的经历,最后一个你可以填,也可以不天,比如你是哪个重要学会的理事,你是注册会计师,你是注册环境评估师等等要有证书的最好

Q:签证官对于担保函的要求

A:The letter should include all of the following:

  • sponsor’s registered name
  • sponsorship approval reference number
  • nomination approval reference number, if applicable
  • full name and date of birth of nominee (you)
  • name and date of birth of each person included in your application

大家对照此要求仔细检查自己收到的担保函,如果不符合尽早联系HR更换

Comment and share

降血脂的食物

  1、玉米:含有丰富的钙、镁、硒等物质以及卵磷脂、亚油酸、维生素E,它们均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

  2、燕麦:含有极丰富的亚油酸,占全部不饱和脂肪酸的35%-52%;维生素E含量也很丰富,而且燕麦中含有皂甙素。它们均有降低血浆胆固醇浓度的作用。

  3、牛奶:含有羟基、甲基戊二酸,能抑制人体内胆固醇合成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中胆固醇的含量。此外,牛奶中含有较多的钙,也可降低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

  4、洋葱:其降血脂效能与其所含的烯丙基二硫化物及少量硫氨基酸有关。这些物质属于配糖体,除降血脂外还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对动脉血管有保护作用。还含前列腺素A,有舒张血管,降低血压的功能。

  5、大蒜:大蒜的降脂效能与大蒜内所含物质–蒜素有关。大蒜的这一有效成份有抗菌、抗肿瘤特性,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糖和血脂等。

  6、杏仁:杏仁不含胆固醇,仅含7%的饱和脂脂酸。高血脂病人病天吃30g杏仁,可替代含高饱和脂肪酸的食品。

  7、菊花:有降低血脂功效和较平稳的降血压作用。老年人在绿茶中掺杂一点菊花,对心血管有很好保健作用。

  8、鸡蛋:过去认为鸡蛋含胆固醇量高,多吃易致冠心病。现已证实鸡蛋含有卵磷脂,能使人体血中胆固醇和脂肪保持悬浮状态而不在血管壁沉积,从而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建议每天吃一个鸡蛋为宜。

  9、大豆: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防酸,维生素E和磷脂。高胆固醇患者每天食用大豆蛋白质60~100g,约有90%的人会痊愈或好转。

  10、菌类:灵芝单用或与降血脂药合用可降低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同时,还能降低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改善血液流变学障碍。灵芝的保肝作用可防止或减轻化学合成调节血脂药引起的肝损伤。灵芝的调节血脂作用是其对心脑血管保护作用的基础。

  菇类主要有蘑菇、香菇、草菇、平菇等高等菌类食物,是一种高蛋白质、低脂肪、富含天然维生素的健康食品。具有独特的保健作用,特别是香菇,具有降胆固醇的作用,可防止脂质在动脉壁沉积,香菇素还有降压作用。高血压患者可将香菇煎水代茶喝。

  11、苦荞茶:苦荞茶除具有荞麦的营养价值外,还有独特的保健功能。苦荞麦[1]中含有一种特殊的类黄酮物质——芦丁,这种物质能维持血管壁的正常透性与脆性,软化血管,有促进伤口愈合、消炎、抗过敏、止咳、平喘、降血脂的作用。咏轻松苦荞茶中还有一种疗效成分——维生素E,它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抑制和消除人体内过剩的自由基,活化巨噬细胞,消除皮肤的色素沉积,增强人体免疫机能,减轻抗癌药物的负作用。苦荞麦中的膳食纤维能促进有毒物质的排泄,降低血清的总胆固醇及 LDL胆固醇的含量。

  12、鱼类:鱼类所含的饱和脂肪极低,尤其是来自深海的冷水鱼类,含有大量的W-3脂肪酸,据美国科学家的研究证明,服用W-3脂肪酸(EPA和DHA补充剂)的人,胆固醇和三酸甘油脂的含量、血液粘稠度均有降低,而且还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13、茄子:茄子皮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P,有显著的降低血脂和胆固醇的功能。维生素P还可以增加毛细血管的弹性,改善微循环,具有明显的活血、通脉功能。此外,茄子中还含有大量的皂草甙,也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因此,茄子对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的患者来说是理想的食物。

  茄子在肠道内的分解产物,可与体内过多的胆固醇结合,使之排出体外。

  14、海带:可使动脉脂质沉着减少;而海带中的碘和镁,对防止动脉脂质沉着也有一定作用。

  15、辣椒:辣椒含维生素C的比例在所有食物中最高。维生素C可以改善机体微循环,减低毛细血管脆性,同时维生素C还能够降低胆固醇的含量,是一种天然的降脂食物。

  16、菜花:菜花有白、绿两种,绿色的也叫西兰花。两者的营养价值基本相同,菜花热量低,食物纤维含量很高,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因此它又被称为“天赐的良药”。 菜花含类黄酮较多。而类黄酮是一种良好的血管清理剂,能有效的清除血管上沉积的胆固醇,还能防止血小板的凝集,减少心脏病的发生。

  17、苦瓜:苦瓜性凉味苦,含有较多的苦瓜皂甙,可刺激胰岛素释放,有非常明显的降血糖作用,苦瓜中维生素B1、维生素C和多种矿物质的含量都比较丰富,能调节血脂、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又有“植物胰岛素”的美称。

  18、芹菜:中医认为芹菜性凉。芹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芹菜含有较多的粗纤维,能增强胃肠蠕动,有很好的通便作用,能帮助排除肠道中多余的脂肪。国外已有研究证实,经常食用芹菜的人,体内胆固醇的含量显著下降,而且还能明显的降低血压。

  19、绿豆芽:绿豆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降胆固醇食物,而在它发芽过程中,维生素C可达到绿豆原含量的六七倍之多。大量维生素C可促进胆固醇排泄,防止其在动脉内壁沉积。绿豆芽的膳食纤维,能帮助清除体内垃圾,还可以与食物中的胆固醇相结合,并将其转化为胆酸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胆固醇水平。绿豆芽性味甘凉,富含水分,还可以解腻生津,是不可多得的减肥调脂小菜。

  20、黄瓜:又叫王瓜、胡瓜,按外形分有刺黄瓜、鞭黄瓜。有清热、解渴、利尿作用。还含有大量纤维素,能促进肠道排出食物废渣,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可抑制体内糖类转变成脂肪,有减肥和调整脂质代谢的特殊功效。患有高血脂且体重超重的人多吃黄瓜,能降血脂、降血压,利于减肥。黄瓜还含有丰富的钾,能加速血液的新陈代谢,排出体内多余的盐分,有益于肾炎、膀胱炎患者的康复。

  21、山楂:山楂含有三萜类、生物类黄酮和丰富维生素C成分,具有扩张血管壁、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以及降低血压等作用。另外,还含有山楂酸、柠檬酸,均有显著的降血脂功效,只是有的老年人食用山楂会引起反酸等胃部不适,须酌情慎用。山楂含钙量最高,对中老年人补钙有益。

  22、苹果:苹果是人们容易忽视的“降脂果”,它的降脂作用源于其中丰富的果胶,这是一种水溶性膳食纤维,能与胆汁酸结合,像海绵一样吸收多余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并帮助其排出体外。果胶还能与其它降胆固醇的物质,如维生素C、果糖等结合在一起,从而增强降血脂功效。苹果分解的乙酸也有利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23、香蕉:香蕉味甘性寒,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含有丰富的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及二羟基苯乙胺,主要功用是清肠胃,治便秘,并有清热润肺、止烦渴、填精髓、解酒毒等功效,香蕉的果柄却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24、荔枝:荔枝肉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蛋白质,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荔枝拥有丰富的维生素,可促进微细血管的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以及降低血压等。

  25、猕猴桃:猕猴桃富含精氨酸,能有效地改善血液流动,阻止血栓的形成,对降低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塞、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特别功效。猕猴桃含有维生素C、E、K等,属营养和膳食纤维丰富的低脂肪食品。

  降血脂的饮食规律

  1、早餐一碗燕麦粥。

  每天早餐只吃1碗燕麦粥,持续8个星期就可使血中“坏胆固醇”浓度降低10%,“好胆固醇”上升。燕麦中含有丰富的可溶性及不可溶性纤维,能在肠胃道中阻止胆固醇及脂肪的吸收。

  2、午餐半碗豆。

  豆类是又便宜、又安全有效的降血脂食物,每天中午只要吃半碗豆类,就可以在8个星期内使“坏胆固醇”浓度降低20%。

  3、晚餐三瓣大蒜。

  每天吃3瓣大蒜,持续8个星期也能使血中“坏胆固醇”浓度下降10%。而且不论是生吃或熟吃,效果都不错。

  4、每周一碗姜汤。

  姜中的成分“生姜醇”及“姜烯酚”是降胆固醇的有效成分,将晒干的姜磨成粉冲热水喝下即可。

  5、每周两次清蒸海鱼。

  海鱼的欧咪伽-3脂肪酸含量非常高,如果用烤及油炸的方式,容易造成脂肪酸变质,所以最健康的吃法是清蒸。每周两次,每次150克以上即可。

  6、每天一个苹果。

  苹果含有丰富的果胶,有降胆固醇的功效。

  7、每天吃半个洋葱。

  洋葱是价廉物美的保健食品,每天只要吃半个生洋葱,持续8个星期,就能使“好胆固醇”浓度增加20%。但洋葱生吃效果较好,烹调越久降胆固醇效果就越差。

Comment and share

1.我生来一贫如洗,但决不能死时仍旧贫困潦倒!
2.凡事总是盛极而衰,重要的是认清趋势转变,要点在于找出转折点;
3.冒险没有关系,但当承担风险时,不要赌上全部财产;
4.卢梭:人之所以犯错误,不是因为他们不懂,而是因为他们自以为什么都懂
【华尔街六大投资箴言】
1、骗我一次,算你狠;骗我两次,算我蠢;
2、身在市场,你就得忍受痛苦;
3、股票不是终身伴侣,不要对它产生感情;
4、地球引力对股市也适用,即股票上升时慢,下跌时快;
5、树不会长到天上,股票不会永远成长;
6、引导股市进入熊市的股票,不会成为领导股市进入新牛市的股票.

Comment and share

1%

一无所有的人,如何才能一夜暴富?

什么样的人能做到年薪百万?

如何在最短时间内用10万块,挣到100万…

不是富二代,不是官二代,农民出身,很想成功,是不是就会成功了?

我想要的是在本地能陪在父母身边,开几个店,不用赚大钱能够实现财务自由就行…

作为一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的终极哥德巴赫猜想,普通人如何白手起家财富自由这个问题如此令人着迷,对于一个以思考为乐趣的人而言,重要程度堪比“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所以今天让我们先把“金钱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为了赚钱牺牲生活品质是否值得”,“那个男生对我很好但就是买不起房我应该和他分手吗”这些问题先放到一边,单纯而虔诚地跪倒在鲜红的毛爷爷脚下来探讨:

如何才能有钱,那些有钱人身上是否真的具备一些独特的思维和品质,最终取得了令普通人望尘莫及的财富积累?我们和他们的差距究竟在哪里?

如果你想知道答案,继续往下看。

10%

我现在身边过得最不开心的朋友,是上学的时候成绩最优秀的,现在又生活在国内的那一批。他们在学校的时候大多成绩优异,考试名列前茅,是老师眼中的骄子,同学们心中的偶像。虽然今天他们依然领着高于同龄人的薪水,却发现工作三年攒下来的钱依然不够在北京买一个厕所。所以觉得世界对他们很不公平。

在漫长的求学经历和成长过程中,我们这一代人对于事业成功(其实就是赚很多钱)的认识高度的统一:

努力学习,先考上一个好高中,再考上一个好大学,选择一个好专业,找到一份高工资的工作,拼命工作成为高级管理人员,从此衣食无忧生活幸福。可直到毕业了进入社会才发现,自己被灌输了近20年的美好人生蓝图,和现实相距甚远。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严肃的说,这是因为以中国目前畸形的经济结构和大多企业的利润构成,资产的泡沫程度要远远高于企业能为高素质技术人才支付的报酬。粗暴的讲,传统教育传递给学生的赚钱思路只是一场骗局,即把那几张卷子上的题做对越多的将来就越有钱,可是,这和现实世界中财富的分配方式几乎毫无关系啊,至少,和中国目前的国情完全不符。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阐述什么叫做企业的利润构成决定员工的收入。就比如说经营一家蛋糕店吧,美国公司的经营思路是找到最优秀的蛋糕师,提供味道最好的蛋糕,向全世界销售,凭借优秀的产品获得高溢价和高市场份额,来获取毛利进而付给优秀的蛋糕师高额的薪水。

而中国的蛋糕店的老板们发现,自己的蛋糕怎么做也不可能比美国的蛋糕好吃,何况中国大众消费者对于蛋糕的消费能力也不强,真正赚钱的方式是提供品质一般但勉强合格的产品,通过一些独占的销售渠道,把蛋糕以大订单的形式卖给这些对蛋糕品质要求没有那么高的大客户,所以蛋糕师的水平并不太重要,能给公司签下订单的员工才是公司最有价值的人才。可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教育给我们灌输的思路是蛋糕做得越好的人,将来也就越有钱。

这里的美国和中国不是绝对的,可以换成北上广和二三线城市,也可以换成互联网企业和炼钢厂,但你的工资是由你所在的企业的利润丰厚程度和你对利润的贡献程度所决定的道理,放之四海皆准。难以想象的是,如此天经地义的常识,我却发现身边有无数人完全不能理解,尤其是很多名校的毕业生,恨不能拿着一纸文凭向政府要钱,逢人便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人生的痛苦主要源自错误的期待,认清事物的运转规律不会让你立即获得财富,但至少可以让你迅速放弃愚蠢的幻想。

30%

你渴望成为的那种有钱人,不是靠技能获取一份高工资的人。

严格来说,即使在中国,凭借高超的技术领取高薪,最终取得财务自由也不是不可能的,只是难度极大,而且异常辛苦。没有过人的先天的条件和顶级的后天培养,大多数人所能习得的技能,都不是不可替代到让老板心甘情愿为你付一份远远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薪水的。只要你对中国绝大多数企业的收入获得方式稍加理解,就能明白技术骨干的收入是很难超过掌握客户的销售总监和组建团队和客户对接的项目主管的。

美国的一个著名的喜剧明星Chris Rock在一场脱口秀中讲过一个段子:黑人在美国最多也就rich,但不可能wealthy。奥尼尔年薪两千万美金,那只能叫rich;在奥尼尔工资支票上签字的那些白人老头们,才能算wealthy。

事实上,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有钱人都是后者,他们不是技能过人的人,而是整合资源的人,简称老板,也是这篇文章想探讨的重点。

值得一提的是,在现代的商业环境下,并非传统企业那种公司100%的拥有者才叫老板。项目投资人,企业的合伙人,装修队的工头,夜总会的妈咪,安排一队小弟在三里屯收二手iPhone自己坐在旁边抽烟的人… 但凡直接发起并促成商业活动的人,在我看来都是老板。

你真正渴望成为的那种有钱人,不是超凡技能的人,而是寻找资源并整合资源的人。这就是学校和父母从来不曾告诉你的秘密,当然了他们之所以不告诉你,很可能是因为自己也没这么想过。

50%

自我保护心理注定了穷人的宿命。

人类天生习惯的自我合理化心态决定了大多数人注定是穷人。

不信,可以看看你身边多少人热衷于分享 “盖茨的的书不会告诉你他母亲是IBM董事,是她给儿子促成了第一单大生意,巴菲特的书只会告诉你他8岁就知道去参观纽交所,但不会告诉你他国会议员的父亲带他去的,是高盛的董事接待的”,“还原聚美优品陈欧履历造假真相”,百度知道甚至有好几个问题都在研究“马化腾究竟是是不是富二代”。

我们的内心深处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强烈的自我保护机制,它会不停地暗示你,只有自己的想法和选择才是最好的最合理的。但凡当大脑扫描到有什么人和事会令自己的显得是如此的无知而无能的信息,这种保护机制就会迅速启动,收集一切线索去证明他们都是因为一些客观因素而侥幸成功,自己要是有同样的客观条件,只会比他们更好。

而且,万一这些成功人士是自己身边非常熟悉的人,内心的保护机制会更加强大(君不见今年没炒股的人,看到身边炒股的人赔了,比自己发财了还高兴)。就像上学的时候,我们热衷于讨论学习好的人都是书呆子没出息,漂亮姑娘只喜欢开跑车的渣男一样;长大之后则变成了,同事升职了是因为会拍领导马屁,同学创业成功了因为家里给了巨额的启动资金。穷人的头脑是如此的敏捷,如果上述原因都找不到,还有最后一招杀手锏。他们就是运气好。

是的,正是这种与生俱来的自我保护心理,维护了社会稳定,减少了自杀率,也让极少的一部分克服了这种心里的人,成为了有钱人。

总结下来就是,穷人相信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是客观条件所决定的,而富人相信这种差距的决定性因素是主观能动性。

穷人的思维习惯是:他们做到了,是因为他们富二代/有关系/运气好,我没有这些,所以我做不到。如果我有这些条件,我也可以做到。(例:他的文章为什么写得那么好呢,因为他只是个大学生有大把的时间看书写东西纸上谈兵,我是每天忙着经营管理的实战派啊,要不然肯定写得比他好。)

富人的思维习惯是:他们做到了,我为什么没做到,我怎么才能做到?(例:他的文章为什么写得那么好呢,因为我爱吃爱玩爱喝酒爱看美剧不爱看书,如果能像他一样多看看书每周抽出一天写文章,能不能写得跟他一样好?)

可怜的穷人们,不打破这种自我保护的心里,是很难摆脱一事无成的宿命的。

可惜,他们中的大多数一生都沉浸在自我安慰中,从怀才不遇到壮志未酬,最终感慨平平淡淡才是真。

70%

有钱人的思维是整合资源,而不是拥有现成的资源。

如果这篇文章你只能看一段,那就是这一段,没准它就能改变个别人的人生轨迹。

其实很多穷人也不是甘心于一辈子领薪水的啊,他们只是在等机会,他们永远在等机会。

我在美国留学的时候,惊人地发现原来每个留学生和他们的父母心里其实也都有一条走上人生巅峰的道路嘛。本科认真学习,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拓展社交网络,最终成绩优异简历丰富,找到一个大公司工作几年积累工作经验,继续名校MBA深造,出任跨国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最终调回国内担任中国区经理,甚至时机成熟了,凭借多年工作积累的经验和人脉,跳出来单飞最终创业成功。

听起来如此酣畅淋漓的人生攻略,其实是最经典的穷人思维,穷人总以为有钱人的每一步都是按部就班顺水推舟得来的,所以要等着一切时机都成熟了,一切资源都获取了,才能开始行动。

不出意外的话,这一天永远都不会到来。

他们无法理解的是,世界上还有另外一小撮人,和他们拥有类似的客观条件,但却把他们觉得遥不可及的事情做起来了。这一小撮人,没有本金,找朋友借钱找投资人投资甚至找银行贷款;没有技术,自己去现学或者找到懂技术的人帮自己来做;没有关系,找人介绍请人吃饭送礼屡败屡战;没有客户,一个一个冷拨电话登门拜访甚至办公室门口堵着。

上面这种人,就是传说中的老板。

按照穷人的万事俱备才能行动的思维,聚美优品的创业过程应该是这样:陈欧同学大学时期学习的是快消品营销,斯坦福MBA毕业后进入丝芙兰美国总部担任销售高管,工作五年之后跳槽到天猫国际任化妆品频道总监,在天猫又干了几年之后,掌握了大量供货商资源,打造了一个优秀的电商运营团队,在化妆品行业侵染了20多年后,终于在2026年成立了聚美优品。然后…

聚美优品的实际创业过程这里就不细表了,微博上已经写的太多了,可无论陈老板的之前经历作假也好,波士堂上装逼也罢,还是他家里多有钱真格基金给他提供了多少关系,他又如何运气好赶上了垂直化电商爆发的前夜,仅仅是他当时决定去做化妆品电商这一件事,勇气和魄力就远远超越了多少客观条件跟他相仿甚至更好的人。

其实,当你真正开始做一个整合资源的老板的时候就会发现,你之前自以为拥有的资源和人脉远没有你想的那么好用,任何一个商业活动从无到有,都必然要经历那些团队不整没有客户的阶段,滴滴打车两年前还在在北京机场T3一个一个拽着出租车司机下载App;以雷军在互联网圈二十多年的人脉,创立小米的时候光一个个登门挖人就挖了近一年,相比之下,你觉得自己能有的那些资源又能有多管用呢?

90%

切记,老板的实质是寻找资源,然后整合资源的人,并不是拥有现成资源的人。

更进一步说,一切商业机会都包含了大量的未知因素,而鉴于人类对于一个未知事物的群体接受度的判断力是极其有限的,一个优秀的老板擅长的是边做根据形势快速调整自己的商业活动,而不是事先把一切事情都预料好了。你能想象亚马逊的创始人当年在网上卖书的时候,已经计划好了公司的业务要包括电子阅读器,电商,流媒体,云计算,无人机吗?

为什么穷人等待的机会永远不会到来?等你把一切都看的清清楚楚的时候,市场早已经被那些趁着一切并不明朗就冲进去的人瓜分干净了。真正的好机会,永远都存在与未知中。

同样的道理并非只存在于商业世界,每个人生活中最好的机会,几乎都出现在那些你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时候。

还记得刚去美国的时候,我听说高中的数学课代表去新东方做了托福老师,班里的同学谈起这件事,语气中大多充满了怀疑和嘲讽,因为大家都清楚他高中的时候学习好是因为数理化成绩优异,英语水平根本不行。他们想的一点没错,后来我才得知,这哥们当时连托福都没考过,但就是一咬牙硬着头皮上去应聘还成功了,结果最初过得心惊胆战,做梦都怕被学生从讲台上赶下来,于是每天疯狂的做题备课恶补英语,好不容易坚持了下来。而两年之后,嘲讽他的人还是当年的样子,他已经成了新东方的托福名师,公开课出现在新东方官网上,学生遍布北美。

后来我默默地在家里看了他的讲课视频,比起我当年崇拜的那些新东方名师毫不逊色。我忽然想起了罗永浩当年写给俞敏洪的求职信,试想如果罗老师当年认为要把英语练到王强老师一样才能敢去新东方应聘,现在可能也只是一个吉林延边的文艺老愤青罢。

你看,真正把事情做起来的人,考虑的问题的过程其实是这样,这件事我一定要做,缺什么东西我去想办法去争取。而什么做不起来的人,永远在等待时机成熟。

作者:35财经
链接:https://xueqiu.com/3915961906/84863201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Comment and share

观点:

1、追求不确定性,才是超额利润的根本。价值投资所谓的确定性,其实根本不存在,世上没那么多必然会发生的事。至于长线为啥赚大钱,因为期限越长,不确定性越大,所以,长线会赚大钱,也会亏大钱。价值投资,本质也是赌。长线投资,其实是大赌。

2、无论价值投资还是技术分析,本质都是分析某些因素在心理上对股价的影响,所以,心理(社会)学才是股票投资的根本方法。

3、指数投资长期一定赚大钱,是因为国家长期一定会越来越好,这看似很确定,但其实只是一种盲目的信仰,没有什么证据证明人类社会一直会向好,越混越差的国家也不是没有。所以,指数投资,更像是一种信仰上的赌博,因为我们相信国家会越来越好,当然,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赌博,不相信还能怎么办?

4、赚大钱,是因为承担了大风险;敢赌,才能承担大风险。所以,敢赌,才能赚大钱。

5、懂地太多,可以避免你亏钱,但潜意识里面风险意识会越来越强、越来越不能安心地赌,久而久之,就不敢再赌。所以,懂地越多,越不敢赌;越不敢赌,越难赚大钱。懂地太多,书看地太多,太爱学习,公司研究地太细致,看地太明白,不是好事,因为它只会影响你赌博。所以,学习过度=难赚钱。

6、我们所谓的学习,其实只不过在不停地加强自我偏见,最后的结果就是:跳不出自己的固定思维,新的思维也无法进来,一生就此被确定。

7、人的偏见一旦形成(思维一旦定型),基本就无法再进步,思想天花板就此到来。但人只要学习,就会产生偏见,所以,学习越多知识越多的人,可能偏见也越强。偏见比无知更可怕,无知可以通过学习解决,偏见却只有靠天赋了,更虚无缥缈。

8、基金追求稳定,那是因为稳定可以吸引更多的钱,这是利益最大化的方法,散户却未必一定要这样,千万别被专业人士所谓的稳定净值曲线神马滴洗脑,大赌并赌对一次,人生完全不一样了。

9、巴菲特收益率最高的时候,其实是其赌性最大的时候,也就是早期乱用格雷厄姆方法大赌垃圾股的时候,巴菲特为啥比其它人更赚钱,是因为其敢重仓押垃圾股,比其它人承担的风险更大,运气更好。巴菲特早期就已经偏离格雷厄姆体系了,他根本不保守,甚至很激进。他后来不赌了,所以超额收益也就不存在了,至于为啥他晚年赚钱更多,那是因为基数太大,倒不是因为其从猩猩进化成人类,进化成人类是不得已而为之。

10、巴菲特真是神,因为他融合了费雪和格雷厄姆两种偏见,这要靠天赋,普通人随便精通其中一种理论,都无法在潜意识里面接受另一种理论。股票投资,不在于知识,在于怎么把知识形成不可动摇的偏见(信仰),进入潜意识。知识变成信仰,似乎是没有确定有效的方法,所以,股票玩地好,更像一种运气,不可学习,也无法复制,这与人性有关,怎么解决人性中的问题,只有靠上帝了。

11、社会整体是很公平的,但这种公平又有极强的概率性和辩证性,我也表达不清楚。股市和社会一样,最后感觉都是人性的反映,其实真的是很虚妄的,就像《金刚经》里面说的一样,“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哪一天我们能在潜意识里面不区分价值股、成长股、高风险股、低风险股,没有PE、PB、MACD、RSI、量价那么多股市概念了,能对所有股市现象一视同仁了,也许真的就超脱了。

【瞎扯扯自己乱七八糟的感悟】回想自己炒股这n年,收益率最高的是前面几年,后来书看地越多,越懂股票,他妈滴反而越赚不到钱,这几年(2015年除外),每年基本就20几个点的收益,连翻个两倍的股都没买到过,稳定地连劳资自己都觉得恶心。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就是太懂股票了(也许是我自己以为自己懂吧)。人,懂地越多,对一个事情了解地越细,越容易看到事情本身的不足和阴暗,反而越不敢冒险。炒股前几年,动不动就满仓杀进杀出,对股票只懂个大概,模模糊糊地能判断对个市场大方向,其实对公司基本面、财务神马滴基本不懂,更别说看年报了,可就那种自己想想就可笑的三脚猫功夫,收益却偏偏比现在好地多。后来对股票了解地越来越多,反而束手束脚了,这不敢买,那不敢买,前怕虎后怕狼,每年就盯着那几只破蓝筹,收益就越来越恶心了。

其实,在股市(生活中也一样),知识与财富关系还真不大,决定你财富的,一是运气,二是赌性(性格)。运气不说了,摸不准,就说说赌性吧。根据我的观察,人越傻逼,赌性越大,正所谓无知者无畏,一旦碰对大趋势,傻逼清一色的比专家赚地多。就拿2015年牛市来说吧,当时我就赚了不到两倍(要是现在的我,估计连一倍都赚不到),但好多傻逼普遍赚了七八倍,当时股市在3500点时我就吓尿了,再也没有投钱进去,但很多啥都不懂的笨蛋却很早就上杠杆了,而且杠杆越加越高,到5000点时,普遍翻了五倍以上,虽然大部分人后来又把钱还回去了,但有个别稍微懂一点股市的傻逼还是及时跑掉了,总体算下来,这个别傻逼还是比我赚地多。我觉得,我宁愿当这极个别稍微懂一点股市的傻逼,也不想当个看地太明白的聪明人,在大家疯狂时,你一定要更疯狂,只有这样,你才能赚大钱,怎么懂地刚刚好,不太多也不太少,那就是个很艺术的东西了,我也说不准。

就像我说的老板电器一样,如果我别太细看它的年报,别太关注其竞争优势,别太琢磨其利润可不可持续,别想地太远,也许这牛股我就抓到了,但偏偏它就不是我的菜,说白了,还是对股票研究地太多,陷到细节及一些虚无缥缈上的东西上去了,所以畏首畏尾的,自然赚不到这个钱了。他妈滴我就是来股市赌博的,就不明白我脑子哪根神经出问题了,那么关注它竞争优势干嘛?牛股都是事后走出来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边跟随边分析,实在不行拔腿就跑,可我偏偏陷入了偏狂执著之中,非要追求一个确定性的结果,非要想明白它将来到底会咋样,非一点风险都不想冒,所以暴利与我也无缘。

在股市中最傻逼的就是,希望通过看似面面俱到的分析,去追求一个确定性的结果,一点风险不想冒,还想拿个超额收益,世上哪有那么多确定性的事,哪有什么必然,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追求一个确定的结果,这是知识分子最爱意淫的事,看似很明智,其实傻逼无极限。但稍微懂一点股市的傻逼就不同了,因为他们本来懂地就不多,所以能很心安理得地承认自己在赌博,也不会受那么多潜意识的束缚,虽然承担了风险,但他们根本感觉不到,所以也没有对风险的担忧,承担了风险,收益自然也比我们高。我这样自认为很聪明的人懂地太多了,看到了太多的不足、阴暗和缺陷,在潜意识里面就给自己做了个某只股票有风险的暗示,最后不敢赌也就自然而然了,在我不怎么懂股票时,我也可以很坦然地去赌,根本就没那么多风险意识,一旦知识多了,思想里面无形中就有了很多限制,想去赌也赌不了了。

作者:宁静致远-不执著
链接:https://xueqiu.com/1609503707/83713155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Comment and share

改变命运有很多途径,有人靠卖学区房、有人靠摆地摊、也有人靠嫁个土豪或傍个富婆……总之,读书和命运就像库管的左右手一样,一直是一对好基友。读过的书不一定能造就相同的命运,但却可能暴露你的层次。

库管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可能会刺痛到一些同学的玻璃心,不过库管希望你们坚持读完,然后告诉库管一个真实的你。

朋友圈推送了一篇微信:中美大学生阅读书目的差异。

中国这边,排第一位的是小说类,诸如《平凡的世界》在两所校园夺得阅读之冠。余者有《三体》、《盗墓笔记》、《神雕侠侣》、《绝代双娇》,《天龙八部》,多是些文学作品。

思想类型的书,极为稀少。

而美国十所高校综合排名,借阅量前十名的书籍分别是:

01.《理想国》柏拉图
02.《利维坦》霍布斯
03.《君主论》尼可罗·马基亚维利
04.《文明的冲突》塞缪尔·亨廷顿
05.《风格的要素》威廉·斯特伦克
06.《伦理学》亚里士多德
07.《科学革命的结构》托马斯·库恩
08.《论美国的民主》亚历克西斯·托克维尔
09.《***宣言》马克思
10.《政治学》亚里士多德

这篇微信评述说:从榜单来看,中国的大学生们较少阅读有想象力的书籍,较少阅读有国际视野的书籍,较少阅读综合类或有普遍意义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书籍。

还有一个现象,名校和普通高校学生阅读差异不大。这个评价或有道理,但换个角度,也许更能说明问题。

— 1 —
阅读,读到什么境界才够?

依据个人的阅读经验,中国孩子的阅读量太少,少到了可怕的程度。大学生之所以阅读类别多以小说为主,这是因为阅读的起点就在这里。从阅读心理上来看,阅读也是循序渐进,分这么几个步骤:

第一步,纯娱乐小说。

这是阅读的起点,这个起点继婴幼时代的童书而持续的,功效在于培养孩子的文字敏感性。

但由于中国孩子在中学时为了拼高考,阅读功能基本上废掉了,到了大学才补这一课,但已经错过最佳时期,多数学生有可能连这关都闯不过。

第二步,传统经典小说。

当孩子把流行的娱乐小说读过,文字的敏感性就培养了出来,就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人物结构,要阅读些智力含量较高的作品。

诸如《基度山伯爵》、《九三年》、《飘》、《傲慢与偏见》、《简爱》、《1984》等书就会被翻出来。

而这些书在各大高校没有上阅读榜,这就证明国内的孩子阅读量严重不足,阅读时间严重不够。

第三步,进入史哲领域。

只有对经典广泛涉猎,才有可能培养出这方面的兴趣。这是因为经典小说中,大量的涉及到了史哲领域的概念,诸如古希腊神话,西方历史典故。上述这些典故在书中频繁出现,最终形成孩子的阅读敏感点。

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能够读懂《希波战争史》、《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理想国》、《利维坦》、《论法的精神》、《社会契约论》、《梦的解析》等等。这时候孩子们的大脑开始体系化,然后是下一步。

第四步,进入思想领域。

有了史哲的基础,这时候就会阅读大量的思想典籍,诸如卡尔·波普尔的《猜想与反驳》、《客观知识》、伊·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方法论》、蒯因的《从逻辑的观点看》等等。

阅读到了这一步,才算是个读书人,阅读量才能够勉强和西方学府的大学生比划一下。但只有突破第五步,才算是读有所成。

第五步,就是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并依据自我体系构建新的阅读书目。

理论上来说,真正的思想家不需要读这么多的怪书,才能够构建自我思想体系,但这种生而知之的异类数量较为罕见,几百年也出不来一个两个。

考虑到我们之中许多人连现成的书都读不明白,最好还是视自己为一个普通的守夜人,就是读懂书,建体系,再传承,以待来者。

即使要做到这一步,也需要先行对思维认知有个思考,这个思考又称为元认知的能力。就是你要如何获得知识,这些知识在大脑中如何有序组列的过程。

完成这五步,你的人生就游刃有余了。

这时候,你的思考不唯有一定的深度,也有足够的广度,简单说就是看问题看得通透,生存很容易,不会有什么痛苦或是压力,即使有也没那么夸张。

但老实说,阅读或是思考,根本用不到走出这么远。

如果你肯硬起头皮,走到第二步,你的人生就可以笑傲江湖了。

— 2 —
不读书,成了没有文明教化的野蛮人

如果一个孩子,大学稀里糊涂走一圈,最后居然不喜欢读书,结果会怎么样呢?

这个,远的不说,近的就有复旦学生毒杀自己的室友;美国那边还有一群留学的中国小女孩,因为凌辱自己的同胞被判了重罪。

这些事,就是孔子所说的“质胜文则野”。读了半天书,也未能消弥心中的暴戾之气,说到底就是读书量太少,还没完成文明教化,仍然停留在原始人的野蛮生长状态中。

——文化文化,就是消除野蛮愚昧的文明教化的意思。

也就是说,还没有达到阅读的第一个层次——“通读流行娱乐小说”的境界。虽然不能说他们不是文明人,但大家确实需要再努点力。

但人这东西矫情的狠,不读书吧,处于“质胜文则野”的阶段。这个流行娱乐小说一读,又会矫枉过正,误入“文胜质则史”的误区。

— 3 —
文学青年——阅读的第一阶段

处在阅读的第一阶段,大概算是网络上被嘲笑的最厉害的“文学青年”。

文学青年是讲究腔调的,这跟孔子说的“文胜质则史”的“史”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个矫情,就是个装模做样,就是年纪轻轻却酸腐气息冲天。

长吁短叹老是抱怨怀才不遇的,也是在这个起步阶段。

只是因为读书量少,还不知道自己的无知,所以才会有此抱怨心态。

如果他们不加大阅读量,迅速形成新阅读敏感点,进入第二阶段的话,他们有可能成为老文青。

而他们的思考,是没有深度的,是幼稚的,完全情绪化,凡事就看自己喜欢不喜欢。

广度上的思考也没有,是完全自我的,但这时他们人格相当脆弱,所谓自我也是飘忽不定的,呈现出十足的孩子气。

这些毛病,一旦进入阅读的第二个阶段,就自然消失了。

— 4 —
好丈夫与好员工——阅读的第二阶段

阅读的第二个阶段,就是开始阅读传统经典小说。

由于这类小说剖析得非常深刻,对人性反应得也比较全面——尤其是书中有许多复合型性格的人,这让该阶段的阅读者们,获得了对人性观察的立足点。

这时候,他们思考的深度,不再是幼稚的,而是成熟的、理性的。

思维的广度,也不再囿于自我,而是能够兼顾周边——也就是鸡汤文大谈特谈的,体会他人心情,学会换位思考什么的。

到了这一步,阅读者的人格就基本上成熟了,知道了责任与义务,能够担当人生使命了。

但“行百里者半九十”,此时阅读者还未形成更丰富的理性思维,他们在生活中会是个好丈夫,听话的好员工,但这个丈夫是窝囊的,这个员工是没有创意的。

总之,这类人是社会的主流,也是最苦憋的。

宝宝们心里苦,但是他们不说。

因为有第三个阶段,在等待着他们。

— 5 —
中产阶级——阅读的第三阶段

进入阅读的第三个阶段,史哲领域。这个阶段的人,是非常高雅的,非常有品味的。

他们都是钻石王老五,是社会中流砥柱的中产阶级。他们有思想,有能力,高智商,会赚钱。

但,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他们无时不刻不是忧心忡忡,老是有种大祸临头的危机感。

中产阶段的危机感,可以归结为政经问题,但本质是他们思维的深度挖掘不够,广度拓展不足。

这一层次的人,思维深度就是网络上最经常说起的“富人思维”——遇事不是看短期的利益,而是看长远的价值。

所以他们又可以称为“价值型’,”长线思考型”。看问题更注重规则,比普通人多看出几百码的距离。

在思维广度上,这类人注重的不是自我,也不局限于周边。他们会把一个问题,放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下考量,所以他们的结论,也往往充满智慧闪光点,让人眼前一亮。

但这还不够。

中产王老五们的心灵压力,只有在他们进入下一阶段时,才会解除警报。

— 6 —
苦行僧——阅读的第四阶段

阅读的第四个阶段,进入思想领域。

这类人的思考,已经不再停留于狭隘的利益或是价值,更多的注重延展性,注重现实的可操作性。

这种注重,源自于他们的思维深度与广度,获得了空前拓展。

这时候他们的思维深度,不是看一件事是否合理,一个规则是否公正,而是“是否具有持久性”。

有关这个持久性,或可持续性,来源于他们的思维广度。

这时候他们注重的不是什么社会公正,也不是什么肤浅的道德评述,而是针对人性本身——许多你以为好的东西,未必符合人性,这些东西就不会获得存在依据,更不可能持久。

相反,一些你认为不好的东西,却是人性的天然流露,这时候你对道德的观感,也与此前大为不同。

说过了,危机感的警报,只有在这层次才会解除。但这时候的生活也是乏味的,沉重的,甚至有着种苦行僧的悲情。

就是一个累字。

乐趣,只有在下一个阶段,才会获得。

— 7 —
诗和远方——阅读的第五阶段

进入阅读的第五个层次,能够构建自我思想体系,再也不会遭遇人生难题。

这类人的思维深度,就是高晓松所说的,“诗和远方”。

不到这一层次的人,也未必就没诗,未必去不了远方。

但在这里,我们可以说个笑话了。一只苍蝇,在泛美航空的飞机里,周游了整个世界。但它没什么可以炫耀的,飞出再远,它仍然是一只苍蝇。

有位在美国的女士,网名“人生如诗”,她在自己的博文里写道:

我的一个同学来美国八年了,他的英语还是没有什么长进:白天在一个台湾人开的工厂工作,晚上回家跟老婆讲中文,看中文电视。

人虽然来到了美国,但从没走出中国人的圈子。讲中国话,吃中国饭,接触的都是中国人。有一个中国人,在国内曾经是英语老师。但来到美国十几年,一直在中国餐馆工作,后来把英语全忘了。

没有思想的人,走出再远,其实还在起点。

一旦拥有了思想,也就有了俯瞰问题的全景视角。这时候在你的视野里,不确定的人性也只不过是天地自然的一个偶然片断。

唯其在这种时候,才有可能生出悲悯之心,才能解脱自我或外部环境强加于你的、所有束缚与羁拌。才能够获得心灵的、精神的、与现实物质的多重自由。

— 8 —
阅读是为了提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这是我们从阅读的角度,剖析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但如前所述,即使是一个不读书的人,也未必就肯定是个“质胜文”的野蛮人。现实是本最好的教材,能够让人迅速成熟。许多不怎么读书的人,也能够达到思维的第三层,甚至第四层。

需要说明的是理工科的孩子,如果学理工而没有思想,最多不过是个低端的技工。无法进入创造的自由领域。

如果你希望走得更远些,读书绝对是个讨巧的法子。因为图书是人类智慧凝缩的精华,是我们通往自由王国的最简捷径。

为了更好地说清楚本文的观点,我们把阅读的五个层次,及其所对应的思维深度及广度的进阶,做张简单的图表:

层次
阅读书目
思维深度
思维广度
对应人群
1
流行娱乐小说
幼稚型,选择标准是喜不喜欢
自我为中心
文青,小清新

2

传统经典小说
功利型,选择标准是有没有利益
周边为中心
成熟人群,压力大的普通人

3

史哲类
富人型,选择标准是有没有价值
社会角度
中产,成功人士

4

思想类
学者型,选择标准是有没有延展性
人性角度
大亨,经济自由人群

5

自我构建思想
自由型,选择标准是没有趣味
思想全景
思想者,自由人

— 9 —
罗素和老太太

最后给大家留道习题:

说罗素,英国的大哲学家。

他年轻时,一战正要爆发,同龄人纷纷当兵入伍,罗素却吊儿郎当,袖手旁观。

有个老太太气愤的对他说:孩子,你的同龄人都去当兵打仗了,你却在这里游手好闲,不感觉到惭愧吗?

罗素问道:为什么要打仗啊?

老太太回答:当然是保护文明啦。

罗素哈哈大笑起来,曰:老人家,我就是他们要保护的那种文明。

现在请回答,罗素的这句话,在思维的深度及广度的哪一层?老太太的责问,又在哪一层?

你的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考。

来源:雾满拦江

Comment and share

很多朋友,到股市里来,初衷是投资,但是搞着搞着,发现自己成了投机,高抛低吸,频繁操作,劳力劳神,还不讨好;到股市里来,目的也是为赚钱吧,搞着搞着,却发现在股市里赚钱真难——甚至不仅没有赚到钱,还往往以套牢、亏损、割肉收场。
怎么回事呢?怎么搞成了这样?我又不笨,我又不憨,怎么别人都赚到钱了,我却赔本了呢?
我认为出现这种状况,极有可能是你从一开始的时候就搞错了方向。股市是干什么的,股票是什么东西,我们应该怎样通过股票赚钱?这些东西,你可能从一开始就没搞清楚,看到亲戚、朋友赚钱了,你也慌慌地跑过来,结果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做自己能力圈之外的事情,这是投资的大忌,一不小心,无意之中,你犯了大忌。或者还有一种可能,上述那些东西,你早就知道,甚至烂熟于心,但是“走着走着,忘掉了来时的路”,你在追求财富的道路上,不知不觉地忘掉了投资的本质。虽然你曾经知道,但现在你已经把它忘记。这个,可能是很多投资老手最后也遭遇滑铁卢的原因。
春节期间,我看到一条新闻,笑喷了。说有一哥们儿,在外打工,准备骑自行车回家过年,蹬了一个月,结果发现方向跑反了。道路和方向错了,越努力越失败。所以,股市投资,我们第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要搞清、搞透道路和方向的问题。 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一个大问题:战略问题。
股市的战略问题,就是要解决道路和方向的问题。我认为,最基本、最基础的,就是要解决“股市三观”的问题。
什么是股市三观呢?
我总结为三句话:
1、我们如何正确地看待股市?
2、我们如何正确地看待投资?
3、我们如何正确地看待自己?
首先,我们看看该如何正确地看待股市?
很多朋友可能会说,这算个什么问题,这也太简单了吧——股市不就是买卖股票的地方吗?我认为,这个答案,也对,但是太浮浅了,你若这样认为,你已经忘掉了它的本质。股市的本质,应该到股市的起源处去寻找。当年有一帮西方人,想到东方来做生意。他们有航海的本领,有冒险的精神,有经营的技能,有发财的欲望,但是,他们没有钱。恰好有另一帮达官贵人,他们很有钱,却没有技能、方法,更不愿意去冒险。最后,二者一拍即合:你拿来钱,我去做这些事情,发了财,大家一块分掉。后来又有聪明人发现,我可以成立公司,把公司分成若干小份,然后一份一份地卖出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向更多的普通大众进行筹资。所以在此基础上,股票产生了。参加这种游戏的人多了,股票在不同人手中可以自由流动了,大家发现,我们需要一个固定的市场来进行股票的交易,所以股市又产生了。通过叙述和回忆,我们发现,原来股市发明的初衷,是为了方便投资:我会经营,但是没有钱;你有钱,但是不会经营;现在联起手来,我们就既有了钱又有了经营。大家看看,股市的本质是什么?股市的本质就是给资本方和经营方提供一个互通有无的平台。股市产生的初衷,是为了方便大家投资的,不是为方便大家投机的。投资是股市的本质,投机是股市后来延伸出来的功能。
我们知道了股市的本质,那么又该如何正确地看待股市呢?
第一,股市不是赌场,或者说,股市是不是赌场,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当你把股市当成投资之地时,这里就不是赌场;当你把股市当成投机之地时,恭喜,这里就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广、工具最丰富、交易最自由的世界第一大赌场。
第二,我们要认识到,股市本身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它就是一个工具。它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哪怕是一个机制不健全的股市,它也是对所有人都不健全的。在一个不健全的市场,为什么有的人还能赚钱,有的人就是赚不到钱呢?赚钱的人一定是在操作时,充分体会到了这种不健全的现状,并把这种现状考虑进了自己的操作系统。也就是说,当你的操作系统顺应了股市的规律时,你大概率地就会赚钱;当你的的操作系统违背的股市的规律时,你大概率地就会亏钱。强调这一点,是想告诉大家,自买入股票的那一刻起,你就要充分认识到,你的这笔交易可能赚钱,也可能赔钱,无论赚还是赔,你都要为自己的决策和操作负起完全的责任。不要一赚钱就认为自己是股神,一赔钱,张嘴就骂证监会。这对证临会是不公平的。
第三,股市是一个动态的、无限循环的机会流程。股市只要没有关闭,无论是开盘,还是停盘,你买的股票就会一直在那里波动。不动是偶然的,波动是必然的。好的股票,会随着它背后那家企业的发展壮大,呈现出一种整体向上的波动,也就是在波动中向上;而坏的股票,会随着企业的衰落而呈现出一种整体向下的波动。前者是价值成长的过程,后者是价值毁灭的过程。投资者的任务就是找到那些好的企业,避开那些坏的企业。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买股票就是买企业”。同时这一点,对我们还有一个重要的提醒,那就是股市的投资机会,是永远存在的。因为波动,股价有时高有时低,每一次低谷都有可能是我们投资的机会。所以你不要为失去一次投资机会而烦恼。耐心点,机会多的是,而且,永远存在。比如,高铁已经开通了,我今天可以坐车到武汉,明天也可以坐车到武汉,在可见的将来,任何一天我都可以自由地坐着高铁赶到武汉来。股市和高铁的道理,是完全一样的。这段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买下好企业,长线投资,不要天天盯着盘。千万不要自己把自己累死了。
对股市的本质,以及如何看待股市的问题,主要就是上述几点。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个战略大问题:我们该如何看待投资?
股市产生的本意是为了方便大家投资做生意,我们来股市的目的,本意也是为了赚钱,所以在股市中,要投资不要投机,似乎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但是人的天性之中,总是存在着暴富的冲动,所以投机行为,在股市里往往非常普遍。华尔街的名言:“投机如山岳一般古老”。这个可能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了。我以前对投机存在着很大的偏见,认为投资者一定要杜绝投机行为,只仅仅专注于投资。现在我明白了,投资和投机是密不可分的一纸两面,投机最大的用处是为市场提供流动性,为投资者提供低估时介入的机会,或在高估时给投资者提供退出的通道。没有投机者的存在,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就很难顺畅地进行。
正确地认识投机,是否就意味着过去对于投资立场的坚持呢? 也不是。 你看我们这世界,绝大多数人都是通过诚实劳动来养活自己的,我们可以把这些人比喻成投资者。但同时,再文明再发达的社会,也总少不了小偷、骗子、甚至强盗这类妄图不劳而获的投机分子存在。所以不仅股市,整个世界都是存在投资和投机两类人群的。静下心来想想,推动整个世界往前发展的主导力量是哪一方呢?肯定是那些广大诚实劳动的人,肯定不是小偷、骗子、江洋大盗这些人。一个基本的常识:人人都可以通过诚实而勤恳的劳动来养活自己,却不可人人都通过做小偷、骗子、江洋大盗来养活自己。原因很简单:投资可以创造价值,而投机却只是一种零和博弈,这是不能直接创造价值的一种活动。所以,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府、任何一个社会的管理层,都倡导诚实的劳动。这的确是可以让绝大多数人生存的正道。 股市也是一个小社会,大社会的基本规则也完全适用于这个小社会。所以,我们依然强调要投资,不要投机。正视投机的作用,和提倡投资、不提倡投机,这二者是不矛盾的。
正因为有了上述认识,所以我把股市里的投资行为做了一个“三段性划分”——也就是说,在我眼里,一个完整的股市投资流程,包含着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完全的投资阶段——也可以称为明显的低估阶段。这个阶段,股票的价格明显地低于股票内在的价值。此时买入,就是一种最典型的投资行为。
第二个阶段,是合理的投机阶段——也可以称为估值合理的阶段。这个阶段,股票的价格相比于股票内的价值,并没有明显的低估中高估,还算合理。因为趋势的力量,我们可以选择继续持有。
第三个阶段,是完全的投机或者说完全的博傻阶段——也可以称为明显的泡沫阶段。这个阶段,股价已经明显得高于内在价值了,市场情绪很亢奋,股票的整体估值已经非常地高了。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果断地选择防守了。高估的程度有多大,离开的决心就应该有多大。
大家看看,对于投资和投机,我是主张一定要坚定投资的主体思想,并且要学会正确地认识和利用投机。好像格雷厄姆也说过,投资的过程是无法完全排除掉投机的行为的。就像再文明的社会,也无法完全清除掉不劳而获的人一样。
解决了股市和投资的问题,我们再来看看“股市三观”中的最后一个问题:我们该如何看待我们自己?
如果把全中国1.2亿股民全集中到这间屋子,我向他们提问:请目前还在亏损状态的朋友举起手来!估计至少会有一半的股民举起手来。如果我再向他们提问:请认为自己是大笨蛋的朋友举起手来!估计就很少有人能有勇气举起手来。这种情形,不难想像吧?你看,连亏损的人,都不会认为自己是笨蛋。
在我们农村老家,有一个憨子。他跟我大哥是小学一年级的同学,后来又成了我大姐小学一年级的同学,再后来又成了我二姐的小学一年级同学,再后来,又成了我二哥小学一年级的同学。最后,他终于又成了我小学一年级的同学。我和我大哥相差多少岁呢?整整十四岁。所以,“十年寒窗苦”,这位哥们儿小学一年级还没上完。你说他得憨到什么程度啊。就是这样一个货真价实的憨子,有一次,我们问他:一天得吃几顿饭啊?他反问我们:你说得吃几顿?我们就伸出一根手指头,说:一顿吧!这明显是取笑他的意思。没想到这个憨了拍着手,哈哈大笑,指着我们说:唉呀,一天是应该吃三顿饭的,你们这帮憨子,笨到姥姥家去了!大家看看,连憨子都不认为自己是憨子呀!
所以我们的人性之中,一直有一种高估自己智商和能力的倾向。记住这一点,对我们股市投资者来说,非常重要哦!
实际上呢,科学研究一再表明,人类的智商,从总体上讲是呈正态分布的。也就是说,最聪明的和最笨的都是少数人,而绝大多数人,都是智商正常、差距不大的普通人。比如我们今天在坐的各位,你有可能是非常聪明的那部分少数的人,但你更大的概率,可能就只是一个普通人。也就是说,你有小概率的可能性成为巴菲特,或者即使成为不了巴菲特,至少也能进阶成专业的投资者,但你更大的可能,就只是一名普通的投资者。
我在这里强调大家有可能都是普通投资者,是不是就意味着我要赶着大家离开股市呢?我没这个意思。我提醒你有可能只是普通投资者,只是希望你能正确地自我定位,然后在股市投资的过程中,只做或多做符合自己身份的事儿,不做或少做超越自己身份的事儿。当你做的决策和判断,非常符合你自己的身份和能力圈的时候,这不就是理性投资了吗?
事实上,作为普通投资者,你不要悲观。因为普通投资者和专业投资者都是各有优劣势的。普通投资者和专业投资的优劣势,我在自己的书中做了很多的总结和叙述,在网络上,也经常有朋友探讨这方面的内容。在这里,不再多说。我仅举一例,加以说明。
有一位私募大佬,叫但斌,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个名字吧,他曾经写过一本书,叫《时间的玫瑰》,倡导价值投资,而且大家还都知道,他是贵族茅台的忠实粉丝。但是经过2015年股灾之后,大家突然发现,但斌在股灾中在低位卖掉了很多的茅台股票。于是,当茅台股价回升后,很多人就取笑但斌,说:这就是价值投资者啊?雪球上有些粉丝一二十万的大V也专门撰文对他冷嘲热讽。我看到这些言论,哼哼冷笑。但斌是搞私募的,他用来投资的钱,不是他自己的,都是客户的。当股灾发生、人心惶惶之际,那些把身家性命委托于他的客户是有可能大批量地赎回基金的。为了应对这些赎回的压力,也为了对他自己客户负责,他是必须忍痛割爱卖掉股票,以保持必要的流动性的。不是他不想死守价值,而是他不得不暂时离场。这是他作为专业投资者、专业投资机构不得不做的事情。
而反观腾腾爸呢?我在茅台每股220元附近时第一次买入,然后在跌到200元时又一次翻倍买入,然后在它跌到180元时,我再一次翻倍买入。到了160多元时,我还想买,但没有钱了。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茅台晃晃悠悠地就涨起来了。涨到320元附近时,我卖掉了一半仓位,转投了国投电力。当然,现在看起来我似乎卖得有点早了,但是这一笔操作,我还是大赚特赚了啊。于是,有粉丝给我留言说:腾腾爸真牛啊,比但斌强多了。看到这个评论,我又忍不住哈哈大笑。我之所以能这样操作,是因为我发挥了我作为普通散户的优势啊——我作为一名普通投资者,我所有用于投资的钱财都是我自己的,我没有但斌先生那样的赎回压力。当从茅台股价从220元一气跌到160元的时候,我不仅可以坚守,而且还可以不断加仓,没有钱了,还可以卧倒装死——两耳不闻窗外事,风声雨声管它去!
是我比但斌聪明吗?根本不是,但斌是非常优秀的专业投资者,我只是一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普通投资者。是二者的优劣势决定了我们在股灾中采取了不同的行为模式。
所以强调和承认我们绝大多数人普通投资者的身份定位,实际上就是在提醒我们必须认清自身优劣势,努力做到扬长避短。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名字好像就叫《普通投资者亏损的根本原因》,我认为大多数普通投资者之所以在股市中亏损,根本原因有可能就是没有认清自己是普通投资者的基本事实,没有看到自己厮混的是股市的二级市场。因为对自身和市场认识不清,所以做了很多不合时宜的事。这就是亏损之源。
好了,讲到这里,“股市三观”、股市战略的问题,就基本解决了。我们知道了,股市不是赌场,股市的本质是投资,股市是公平的,股市里有无限的投资机会;我们一定要坚持投资的主体思想,然后正确认识投机并对其加以利用;我们还认清了自己普通投资者的身份定位,知道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更知道了在股市里一定要做符合自己身份的事。
那么,下一步,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呢? 我认为有两个迫切的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买什么样的股票的问题。理论上讲,就是当股价低于内在价值的时候,应该买入,然后在股价高于内在价值的时候,应该卖出。股价在大盘上随时看得到,所以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给股票估值的问题。
二是什么时候买卖股票的问题。理论上讲,当熊市的时候,股价普通较低,股市里遍地是黄金,这个时候就应该是投资者积极入市的时候。反之,当牛市的时候,行情高涨,群情激奋,股价普遍高估,这个时候就是投资者考虑有序退出的时候。但是,现在究竟是牛市还是熊市?究竟是低估还是高估呢?所以,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个择时的问题。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怎样为股市进行定位”的问题。
这两个问题,解决的是“投资交易体系”的问题。进行股市投资,投资者必须首先建立起适合自己的投资交易体系,而交易体系的两个核心问题,就是要解决买什么股、什么时候买这两个问题。
下面,我们讲第一个问题:买什么股票,或者说,如何给具体的股票进行估值?
从宏观上讲,为股票、为企业进行估值,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我们可以称为“西医法”:这家企业值多少钱,把它的资产或不同的业务分拆开来,这块值多少钱,那块值多少钱,条分缕析,算清算透,加一块,OK,总价就出来了。就像到西医院看病,医生为你抽血验尿,各种指标一对比,结论就出来了一样。比如雪球上很多的财报派,采用的估值方法,大多就是这种。这类方法,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结论好像能非常精确。想用好用精,实话实说,也非常难。因为企业各部件在组合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1+1〉2的情况,也有可能出现1+1〈2的情形,所以,也是有偏差的。
第二种方法,我们可以称之为“中医法”。中医的治病方法和西医明显不同。中医虽然不知道这个人血、尿的每一项指标,但通过这个人的行动、气色,就可以大致看出这个人是否健康。到股市中来,就是我无法看懂和掌握企业每一项资产的价值,但是我能抓住投资的本质——投资的本质是什么,不就是你投出的资本能为你带来多少增值吗?所以通过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我们可以来反推企业的内在价值。比如巴菲特提出的未来现金流折现,就是这样一种反推的方法。
从总体上讲,西医法对企业进行估值,更精确,更专业,对投资者的专业要求当然更高。中医法呢,相对粗略,对专业的要求,比如对财报的要求、企业模式理解方面的要求,可能不是那么严格。考虑到大家多是普通投资者的现实,所以我为大家推荐了一条相对容易、可靠的思路,提供了一把衡量的标尺,还有一条简单的公式。 这条思路、这把标尺,就是分红,或者也可以转化一下,说成是股息。 我推崇的分红,有三个前置性条件,分别是:长期、稳定、可持续。
长期是指:自上市以来,它已经连续多年,一直在坚持分红。至少应该5年以上。分红是排除造假企业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因为企业可以为了某种目的美化财报,但长期的分红,却需要拿出真金白银来反馈投资者,这个造假的代价是不能承受的。
稳定是指:它的分红率一直是相对比较稳定的,不能忽高忽低,像发疟疾似的,冷热不定。这能检验企业的稳定程度。
可持续是指:通过企业的经营分析,我们认为它未来至少还能维持现在的经营水平,至少还能维持当前的盈利能力。
一个能长期、稳定、可持续分红的企业,至少不会是一个坏的公司。在此基础上,分红与股价相比得出的股息率,越高,越说明企业具有投资的价值。 所以分红率和股息率,在普通投资者这里,就是了解和检验企业质地的一把简单而又实用的标尺。 在分红率大致确定的情况下,股息率的高低,体现了每股净资产盈利能力的高低。
按照这个思路,我为企业的估值提供了一条简单的公式,即:
(股息率/社会无风险利率)*现股价=每股估值
每股分多少红,对具体的企业来说,这是一个确定的量,股票现在的价格,也是一个确定的量。所以公式中,股息率和现股价这两个量,可以看成是常数项。唯一的玄机,是社会无风险利率的选择。现在通常的做法,是把十年期国债利率看成是社会无风险利率。但是,根据你个人的风险喜好程度不同,你也可以选择法定一年期定存利率,或三年期定存利率,甚至是贷款利率,然后就可以求出不同的“社会风险利率”条件下的企业估值。取一个相对小的值,然后再取一个相对大的值,就形成了一个估值的区间。当股价低于这个估值区间的下沿时,我们就可以逐步地买入股票,偏离下沿越远,表明投资价值越大,仓位可以越高;当股价高于这个估值区间的上沿时,我们就以逐步地卖出股票,偏离上沿越远表明风险性越大,卖出的力度也应随之加大。
这个公式的好处是,既考虑了股息率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因为股息的多少是由企业的盈利能力来决定的,所以也可以说成是企业盈利能力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又考虑了利率,也就是货币政策对企业估值的影响。一般地说,股息率越高,企业的估值越大;利率越低,企业的估值越大——当利率下降的时候,意味着市场上钱多了,资产的价值理论上就有抬升的必要。
有朋友看过我的书,研究了一番这道公式,过来跟我说:腾腾爸,不对啊,你这道公式好像对成长股没有用处啊——因为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对资本的需要是非常大的,很多企业是不分红的。我答:你说得很对啊,我这道公式就是为已经处于成熟期、尚能实现稳定增长的企业准备的啊。
还有人说,这也不对啊,有些优秀的公司,比如巴菲特的伯克希尔,也是不分红的,用你这道公式寻找企业,是有可能漏掉这样的好公司的。我答:漏掉伯克希尔就漏掉伯克希尔吧,我只要能用这道公式找到能让我赚钱、能让我安心持股的好公司就行呗。
事实上,任何一种估值方法和模型,都是有适用范围的。你不能妄想通过一道公式寻找到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估值工具,然后找到天下所有的好公司。这是不可能的,是违背规律的,重要的问题是,你知道它怎么用、你自己赚什么样的钱,就OK了。世上没有能包治百病的良药。能赚钱就行了,为什么非得要找到所有的好公司呢?
为企业估值,我们就简单聊到这里,下面,我们再来谈谈投资交易体系中的第二个大问题:如何为股市定位? 这里就牵涉到一个择时的问题。
市场上有一种观点,认为价值投资者,只择股不择时。其理论依据是:股市是不可预测的;现在低估,还有可能更低估;现在高估,还有可能更高估;所以你永远都不能准确预测股市明天的走向。对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我们的确没有必要对股市明天的涨跌进行预测,但股市现在究竟处在明显的低估状态,还是处在明显的高估状态,这是一个事实,我们是可以通过建立一套合理的体系来进行判断的。当我们判断它处于低估状态时,就意味着它提供了整体入市的良机,哪怕以后变得更低估,只是说明股市的投资价值更高了;当处于高估状态时,就意味着它提供了整体退出的机会,哪怕以后变得更高估了,也只是说明风险性更高了,离开的节奏应该要进一步加快了。所以低估之后的更低估与高估之后的更高估,并没有改变我们对股市投资价值的判断。
那么,如何为股市进行定位呢? 我列举了如下5项指票:
1、证券化率;
2、整体市盈率;
3、历史前值;
4、国家大政;
5、股民心理(情绪)。
如何使用这5项指标呢?
分开来看:比如证券化率,历史数据表明,中国的证券化率就在30%——150%间振荡。最疯的时候曾接近200%。巴菲特认为,一国证券化率达到70-80%的区间时,就应该是投资股市的介入良机。考虑到我们国家股市的成熟度,常常发生暴涨暴跌,我认为这个标准可以稍微下降一点,在60-70%间就可以大胆入市,在达到100%时就应当考虑逐步退出。在这个标准下,越低越买,越高越卖。
比如整体市盈率:沪市整体市盈率在10-60倍的区间里活动。我认为,15倍以下,就是明显的低估状态,靠近和跌进这个区间,就应该越跌越买;15-30倍间,就是正常区间,可以对低估的优质股票安心持有;30倍以上,就是明显的高估区间,接近或超过这个标准线,就应该逐级卖出,超过越多,卖的决心和力度就应该越大。
从总体上看,这5项指标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用任何一个单项指标来为股市进行定位,都有偏颇和缺陷,但如果把它们看成是一个系统,综合地进行分析和研判,则得出的结论会更加地科学、客观。
讲到这里,我要强调的是,任何一个投资者,都应该努力地建立和寻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投资交易体系。当然,投资交易体系不仅包括股票估值和股市定位两个问题,它还包括分散、仓位控制、组合建立、操作计划和操作纪律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一套整体的构成,才是一个完整的投资交易体系。这些都属于技的范畴。时间关系,我不再一一多讲了。
那么有了投资交易体系之后,我们还需要探索和掌握哪方面知识呢? 投资策略。
交易体系,只是让你掌握了一些交易的工具,比如估值的工具、定位的工具,让你知道如何建立好的股票组合,如何制定好的操作计划,如何执行好的操作纪律,好比给了你一台电脑的所有硬件,接下来,你还得再安装一套软件系统,才能正常使用这台电脑——这套软件,就是投资策略。
下面,我们就聊一聊股市投资的第三个方面的大问题:投资策略。
在投资策略部分,我提出了一个“顺势而为”的策略,并将顺势而为策略定义为“策略之母”。简单地说,顺势而为并不是要你去跟着股市的短期趋势做高抛低吸,而是告诉你,你一定要认清和接受股市呈现给你的事实——事实是怎么样的,你就应该怎么样操作,尽量不要受到个人厌恶、喜好等情绪的影响。比如,2016年,通过我上边提到的那种估值方法,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格力电器具有了很高的投资价值。当时的价位、股息、估值,就是呈现给我们的现实。这种低估的现实告诉我们,我们是应该投资格力电器的。但是我因为对董小姐的偏见,对格力电器形成了偏见,又因为对格力电器的偏见,形成了对所有家电股的偏见,最终这些偏见,让我错失了去年家电股的那一波大行情。在这个案例中,我就是典型地漠视了市场呈现出的事实,完全地以道德的判断代替了价值的判断。这是非常错误的。最终,格力电器和家电企业用股价的表现,狠狠地教训了我一通。这段经历给我的感受是:当一段纯真的爱情摆在你面前、你不知道珍惜,错失之后又百般惋惜,恨不得重新来过、拥抱那爱情一万年——当一段投资价值摆在你面前、你不知道珍惜,醒悟过来之后,你会像痛失爱情一样伤心难过。
在顺势而为策略之后,我又提出了失衡理论。我认为人性之中,总难克服偏见的存在。而这种整体性的偏见会经常性地在共振中,给我们提供出极为罕见的投资机会。 我用失衡理论分析,认为这两年市场呈现给我们的最大的现实是——“两个失衡”:一方面,大烂臭与中小创的失衡;一方面,A股与H股的失衡。根据处理失衡问题的原则,“子弹永远应向最低估处打”,所以这两年大胆投资低估值高股息蓝筹股和H股的朋友,都是收益颇丰的。这两年我在我的雪球长帖中,几乎天天一篇“睡前一帖”,总是在谈论这个问题。很多跟随操作的朋友,收获是很多的。目前为止,我认为这两个失衡都得到了很好的修复,但修复的过程还没有完全走完,所以还是应该顺遂趋势,继续前行。
结合上边的整体叙述,尤其是在顺势而为策略和失衡理论的指导下,我总结和提炼了普通投资者应该遵循的十条股市投资基本策略,分别是:
1、 坚持投资不投机的原则;
2、 坚持长线投资、放弃暴富思想的原则;
3、 坚持基本面、忽略消息面的原则;
4、 坚持“低估是王道”的原则;
5、 坚持分散投资的原则;
6、 坚持组合模式、反对重仓单只股票的原则;
7、 坚持乘九法则下的仓位控制的原则;
8、 坚持低点兴奋、高点冷静的原则;
9、 坚持终胜思想、不为短期情绪控制的理性原则;
10、坚持定期体检、保持动态平衡的原则。
解决了股市的基本战略问题,有了自己的交易体系,又有了自己的交易策略,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在股市里赚大钱了呢?我认为,未必。 有一句话说得好:我们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原因就在于,在知和行之间,还有一道最后的障碍——这就是交易心理、心态的问题。 所以股市投资需要解决的第四个大问题就是:心理、心态。
有人认为,一切投资错误都是知识不足造成的。还有人举过一例,说原始人不知道雷电是怎么造成的,所以一碰到雷电就慌忙跪到了地上,而现代人有了相关的科学知识,所以再碰到雷电就不会再下跪了。因此,他得出一个结论:投资心态是个伪命题。说这话的人是我非常尊重的一位大V,总体投资思想和我类似。但是看到这个观点,我还是忍不住专门写文章进行了反驳。我也举了一个例子,奥运赛场上的射击选手王义夫和埃蒙斯。王义夫后期比赛,是一到最后一枪就蒙圈;而埃蒙斯更可笑,两次在最后一枪中把子弹打向了别人的靶心,从而连续两届痛失奥金牌。你能说王义夫和埃蒙斯没有掌握足够的射击知识?他们失败在什么地方,就是心态上。
事实上,心理和心态,就是投资知识的一部分。漠视心理和心态的管理,实际上就是使你自己的投资体系少了重要的一环。这方面,道格拉斯写过整整一本书,叫《交易者心理分析》,通篇讲的全是交易者心理和心态的问题——这里强调一下,道格拉斯写的是交易者心理分析,对投资的人来说,可以借鉴,但一定不能全部照搬。因为投资和交易,是两个有关联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我认为,理想的投资者心理状态,应该满足以下5个条件:
1、 建立起了终胜思想;
2、 永远不被短期情绪控制;
3、 低点兴奋,高点冷静;
4、 寻找到最舒服的姿势面对市场;
5、 放弃暴富思想,静水流深、不疾而速。
大家看看,这5点,是不是有很多已经体现在了前边提到的10点交易策略上了?所以很多东西,前后是相通的。
这里单讲终胜思想——什么是终胜思想呢?
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认识这个问题:
首先,相信国运:巴菲特曾说过:我能出生在美国,简直像中了500万美元大奖一样幸运。这番话,同样可以适用在今天的中国。我们完全可以说:我能生活在当今之中国,简直比中了500万美元大奖还要幸运。因为我们的国家虽然还有这样的那样的问题,但总体的大方向,还是一直向上的。这30年来,在中国无论你干什么,几乎都能赚钱,原因就是中国的经济在不断地上升中。你有今天的地位和成就,都是沾了国运的光。相信未来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更好,我们的股市跟我们的国家一样,虽然还毛病多多,但未来一定会更加成熟和理性。
其次,相信股市的周期规律:当牛市走到尽头的时候,熊市一定会来;而当熊市久了之后,紧接着就一定是牛市。冬天过去了,春天一定会来。大自然和股市具有相同的周期规律。
相信和坚持这两点,你就会发现,未来我们的股市前途会如此地光明。现在每一次的股市大跌,都将是我们上车的机会。顺势而为,你终将胜利。
今天,我既然演讲的主题是普通投资者的股市生存之道,我就应该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一条我认为最切实可行的投资理财模式。 所以,最后,我想告诉大家,在我心里,普通投资者最好的投资理财模式是:
1、 干好你的本职工作;
2、 努力让你的本职工作能为你带来更多的合法收入;
3、 将你的工作收入,扣除吃喝拉洒等必要生活支出后,节余下一切可以节余的闲钱;
4、 按照我们上边讲的方法进行操作,选择并购买那些低估值高股息的股票;
5、 把每年的分红(股息)再投入,买入更多的股票;
6、 长期坚持下去;
7、 终有一天,你会发现,同样是拿工资的,你比你周围的大多数人,都要生活得好。

Comment and share

刚进银行时,有一次和处长外出应酬,他主动帮我挡酒,我觉得他是个不错的人。可到后来,同事们都有些嫉恨他。
查看原图
这是真实故事计划的第 120 个故事

我在银行工作的第一个部门是信贷审批部,老范是部门一把手。据说,他是在我进来的半年前,才从别的分行调动过来的。入职伊始,我就学着身边同事叫他“老范”,而不是“范处”、“范总”什么的,因为他从来不摆什么领导架子。
第一次见到老范是在电梯里。我从行政事务部领了一大堆办公用品,满满当当抱在胸前,手忙脚乱冲进电梯。里面站着一个中年男人,戴着眼镜,衣着朴实,脚上踩着一双老北京布鞋,背着个双肩书包,看不出是干什么的。
大概是我的一脸稚气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冲我笑笑:“到几楼啊小丫头?”“已经按下了的,13楼,谢谢。”“需要帮忙吗?”“我可以的,谢谢。”看我有点拘谨,他又冲我笑笑,没再说话。
电梯停下后,他主动帮我按着门,出电梯后一直尾随在我身后。一进部门,坐在门口的大强立刻站起身来,一脸兴高采烈:“老范你终于回来了,Z支行报上来个烂项目快把我愁死了!”
“少废话,你个死小子,还不快给新来的小姑娘搭把手!”
大强忙不迭地从我手里把东西一股脑儿接过去。老范嘿嘿一乐:“小丫头,欢迎入伙!以后这帮臭孩子谁敢欺负你,我帮你抽他们!”

刚入职不久,我就被安排审查一个水泥生产线项目,这个项目计划年产水泥100万吨,申请贷款9000万元。这是当地县政府的招商引资项目,也是我们分行魏行长大力推荐、项目属地S支行吴行长非常关心的项目。看了项目资料,老范不敢大意,决定亲自出马带我去做尽职调查。
县里和企业对调查很重视,县长亲自陪同我们参观施工现场,并自豪地向我们介绍,这个项目每年至少能给县财政增加一千万元的税收。
当晚,县长设宴款待,企业作陪。刚开席,水泥公司的董事长张总就笑着走过来,给我倒了满满一杯酒:“黄经理为我们公司的项目辛苦了,先干这一杯。”
我赶紧摇摇手:“不好意思,我不会喝酒。”张总嘴角向上一扬,拿着酒杯碰了一下我面前的酒杯:“黄经理说笑吧,不喝酒还能做信贷?今天喝了就会了!干!”
县长也笑着附和:“黄经理,我敬完范处长还要敬你哦,不会不给面子吧?”
我哪儿见过这个架势,赶紧扯扯身边老范的袖子,用求助的眼光看着他。
同席的S支行信贷员正想帮忙打圆场,只见老范微微一笑,端起我的酒杯一饮而尽。张总不悦:“范处长,我敬黄经理酒,都已经碰过杯了,我们这边的规矩,只要碰了杯就必须喝。”
老范扭头对县长说:“县长,跟你申请一下,小丫头不能喝酒,她的酒由我代她喝。”
县长一愣,随即呵呵一笑:“范处长好酒量!黄经理,你的领导对下属真够意思呀。”
看着处长帮自己挡酒,我心中实在过意不去,偷偷地问:“虽然我酒量很差,但估计还是能扛得住一两杯的,要不我也分担一点吧?”
老范眼睛一瞪:“猪一样的队友!你只要一开喝,他们能放过你?你只负责盯好包和项目资料,顺便拿饮料敬一下他们就行,我心里有数。”
当晚,对方大醉,老范也喝了不少,但还清醒着。对他的酒量,我很佩服。

为做好这个项目审查,在老范的指导下,我除了仔细研究S支行提交的信贷评估报告外,还专门赴当地水泥行业协会收集相关数据,并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调查项目周边的竞争形势。
我发现,在以这个项目为中心的方圆100公里范围内,至少还有8个同类型项目处于在建状态。在去做尽职调查的路上,我就亲眼看到2个项目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一旦9个项目全部建成,区域内的水泥总产能可达每年1000万吨,而需求仅每年550万吨。
除此之外,为开采石灰石原料及取水方便,项目选址在县城的绕城河附近,紧邻一个著名的风景区,环保审批还未通过;项目没有缴纳土地出让金就已开工建设,用地手续不完整,会直接影响土地的抵押变现能力;企业由一帮原先在外地做钢材生意的个体老板集资成立,缺乏水泥行业的管理、销售经验和后续出资能力。
我判断,项目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合规风险和运营风险。
我的审查结论让魏行长大为光火。在分行的信贷审批委员会上,他大发雷霆,说报告写得啰嗦,像旧社会妇女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对项目即将给当地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视而不见,对民营企业存在偏见,传出去后他没法再和县里的领导打交道了。
我低着头大气不敢出。老范倒是心平气和:“魏行长,报告反映的只是我们这段时间调查了解的一些情况,仅供决策参考。”
听到老范的话,贷审会的各位委员面面相觑,没人说一句话。就这样僵持了很久,魏行长突然一拍桌子:“会不开了!信贷审批部,你们下去再好好了解一下情况,把报告修改一下,过几天重新提交上会!”
出了会议室我问老范:“魏行长让改报告,怎么改?”老范反问我:“你想怎么改?”我说:“我觉得没什么可改的。”老范乐了:“放心,连你都不怕的事情,我会怕吗?”
但他随即又一脸严肃:“不过这种坚持需要付出代价,你想好了吗?”

查看原图
图 | 日剧《半泽直树》剧照四
老范的那句话让我想了两天,但一直没想明白,他说的“代价”究竟指什么。
第三天,水泥公司的张总来了,腋下夹着一个公文包,匆匆和我打了个招呼,就直奔老范的办公室,两分钟后又离开了。
我正琢磨张总此行的目的,老范打电话过来,让我赶紧过去一趟。
一进屋,老范示意把门关上,然后小声问:“刚才张总有没有拿什么东西给你?”
得到否定的回答之后,他放下心来,随即掏出手机打电话:“张总啊,你把一条烟落在我办公桌上了……没记错,桌上文件盖着,肯定是你落下的,赶紧回来拿吧……我今天一定等你,这样,我等你到下班,如果下班之前你还没回来,我马上把东西送我们监察审计部去。”
挂了电话,他自言自语:“兔崽子,趁我背对着给他泡茶,玩这一套。”我不解地问:“这条烟很贵吗?”
“你好好看清楚这条烟!”老范把东西扔过来,我打开瞄了一眼,里面是好几扎百元钞。
十分钟后,张总再次出现,赔着尴尬的笑脸把“烟”取走了。
过了一个星期,在第二次提交上会之后,项目最终艰难地通过了审批。之所以用“艰难”二字,是因为老范让我在审查报告的结尾,增加了一系列贷款发放的前提条件,比如要办理环保审批,要补缴土地出让金,还要更换担保。我很清楚,以客户的现状,这些条件很难落实。
看在这些条件的份上,委员们投了“赞成”票。不过魏行长却再次发飙,要求删除那些限制条件,老范坚决不同意。
魏行长用手指着老范的鼻子:“范大处长,你信不信,明天我就把你们部门撤了!让我过不好,你也别想过得好!”
“如果撤销我们部门是分行党委的决定,我坚决服从。”老范正襟危坐。委员们纷纷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从贷审会上下来,我发现S支行的吴行长已经在老范的办公室等着了。他和老范关着门聊,然而声音越来越大,门根本挡不住。我听见吴行长说,你把球踢给贷后让我们难办,老范说我只是按审查的规矩办,大家都按规矩办不就结了。吴行长猛地推开门气冲冲地走了,走之前恶狠狠瞪了我一眼,顺便问候了老范全家。

老范带领的信贷审批部,在很多人眼中可谓“劣迹斑斑”:死守规矩,不近人情,软硬不吃。老范作风强势,别说客户了,就是分行的处长、支行的行长在他这里一般也捞不到什么便宜。分行一年一度的部门民主测评,信贷审批部总是排名倒数第一。
我却工作得很愉快。老范业务精湛,经验丰富,心思缜密,处事公正,跟着他做事很有安全感。信贷审批部是银行的“高危”部门,安全感对员工来说尤为重要。在他的精心营造下,部门工作氛围很好,同事之间团结互助,至今回忆起来,仍觉得是一段美好时光。
这种美好一直持续到志明哥竞岗失败。
志明哥是信贷审批部的老员工,被老范称为“老油条”,年纪比我们大很多。到分行之前曾经当过公务员,做过生意,又在支行摸爬滚打过好几年,工作经验丰富,尤其擅长应对各种“刺头”客户。一旦遇到特别复杂棘手的项目,老范就会交给志明哥处理。志明哥总会处理得非常妥帖,不会让客户抓到向行长投诉告状的把柄。
这次竞岗,志明哥本是志在必得。他竞聘的岗位就是本部门的副处长,竞争对手是公司客户部的李霞,她从没干过信贷审查,还刚休完产假。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志明哥的优势都非常明显。
结果他却输了。竞岗失败对志明哥的打击非常大,那一阵子他每天垂头丧气,老范找他谈过好几次,但没什么效果。
有一天,志明哥叫上我们几个年轻员工,说要请大家吃饭。那顿饭他全程阴着脸,吃得很沉闷。快吃完的时候,他突然宣布,自己申请调岗去零售客户部,行里已经同意了。
我们都很意外。小珊问:“志明哥,老范一直说你挺适合在信贷审批部啊,而且你平时不是也一直告诫我们,这是银行的核心业务部门,能学到很多东西吗,为什么要调岗呢?”
志明哥冷笑:“别提老范了,他就是个loser,跟着他混,能有什么前途!”
“你怎么这么说老范,他平时没少维护我们,你看看其他处长谁能做到他这样。” 我不太高兴。
“你们看问题都只看表面。我问你们,中后台没有前台部门那些绩效提成,如果想多挣钱,是不是只能靠升职?怎样才叫对下属好,让兄弟们都能升职加薪才是真的好!跟着老范,别人都恨我们,领导也得罪光了,能升职吗!”志明哥一脸不屑。
我愣住了。难道这就是老范说的“代价”?
“你们知不知道,老范总把那种特别难搞的恶心项目交给我,他说我阅历丰富,比你们几个小年轻更擅长处理这些问题,让我多担待一些。可他有没有考虑过我的前途?那些乱七八糟的项目,不出成绩,光浪费时间,这就是我的下场!”
“他是讲道理的人,”我忍不住帮老范辩解,“你为什么不直接跟他沟通你的想法呢?”
“沟通?你以为老范真的关心我们吗?你们看看,这次竞岗,其他部门的处长都在到处打电话打招呼帮忙拉票,只有老范,他是绝对不会做这些事情的!你们还年轻,不用着急,可我已经快40岁了,我做不到,也等不起!”

查看原图
图 | 日剧《半泽直树》剧照

志明哥调岗后,信贷审批部又接二连三调整了好几个骨干员工。最后,老范自己也被调岗,从位高权重的业务要害部门,调整到工会任专职副主席。
得知调岗那天,老范请所有共事过的同事们吃了一顿饭,饭后大家一起去唱歌。虽然气氛很轻松,但我仍然能隐隐感觉到老范有些失落。
“你能力这么强,关键岗位缺了你可不行,迟早行里会把你调回来的。”大强安慰老范。
老范晃了晃手中的啤酒瓶,哈哈大笑:“缺了谁地球都照样转!再说我可不留恋这个岗位,用吃地沟油的命操着中南海的心。何况身边有你们这些兄弟姐妹的支持,换个轻松点的地方,正好享享福!”
我偷瞟了一眼志明哥,他正和小珊深情对唱。听说他去了零售客户部以后,颇得领导重用,还经常有机会陪行长出差。这次见他,满面春风,容光焕发,先前的郁闷一扫而光。
调了岗的老范与在信贷审批部时判若两人。他原先如拼命三郎,早来晚走,我在凌晨一点还收到过他的工作邮件。到工会之后,听说他没准点来上过班,而且常常下午就开溜。有一次我路过他办公室,看见他翘着二郎腿,撑开的一大张报纸挡着上半身,连面都照不上。
接替老范的孙处长是著名的“好好先生”,非常重视本部门和行长、兄弟部门、支行的和谐相处。他和魏行长的思路有异曲同工之妙,常教育我们要替客户部门着想。
孙处长上任后,我们在贷审会上受到的指责明显减少,魏行长还公开称赞信贷审批部工作思路正确,顾大局,识大体。当年的分行部门民主测评,信贷审批部一跃排名第三。一年后,魏行长被调回总行,听说调回之前他和孙处长保证过,会帮忙打通总行的关系。
接任的汪行长对孙处长也非常满意,没过多久,孙处长被正式列入分行副行级后备干部名单。

去年11月,分行召开全体员工大会,会上宣布了对孙处长开展民主测评和组织考察(拟提拔任用为副行长)的决定。在此之前,孙处长即将提拔的消息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了。
员工大会后一个星期,沉寂许久的老范突然约我们这些老下属聚餐,并通知大家,他已经递了辞职申请,全家很快要移民澳大利亚了。
已经是零售客户部副处长的志明哥私下告诉我,魏行长回总行后,接替的汪行长曾经找老范谈过,想调他重新回业务部门,就去志明哥所在的零售客户部。但在谈话的时候,老范对汪行长想启动的某些零售创新业务持保留看法。他觉得目前经济大环境不好,客户违约风险大,另外行里IT系统和人力都跟不上,盲目跟风做这些业务,操作上容易出问题,建议等条件成熟再做。于是汪行长也就不再提让老范复出的事了。
志明哥小声嘀咕:“老范就是太理想主义了,领导想出业绩,他非要泼冷水,这叫什么事儿?孙处那位置本是属于他的,他这次就是为这事儿辞职的。他觉得新业务不成熟,我们部门最后还不是照样推!你不想做的事情,后面排着队有人愿意做!你再有能力怎么了,上头没人拉,下面没人顶,都是一场空!”
“你的意思是,老范辞职是受孙处长的刺激?”此前我一直觉得老范无欲无求,所以才不怕得罪人。
“那当然!”志明哥抿嘴一笑:“老范也是正常人,可能没追求吗?只不过以前魏行长在,他知道自己和魏行长不对付,所以没存什么念想。好不容易魏行长走了,汪行长又愿意给他机会,结果搞成这样。搞不好孙处长当上后备干部那天,老范就动了走的心了。你想,这反差多明显,他这么要面子的人,怎么可能会无动于衷?”
“可是,老范即使不够听话,也是从分行业务安全的大局出发,不是为了他个人呀。”我有点抱不平。
“你说得没错。”志明哥点头:“他绝对算得上一个好人,可你不愿意给别人分忧解难,人家又凭什么关照你呢?要按我说,他算幸运的了,当年能遇上欣赏他这种类型的领导,正好又赶上银行业快速扩张,大量中层管理位置空缺。要是放在如今僧多粥少的形势下,我估计他连副处长都当不上!”
我和志明哥小声议论着,抬头发现老范喝多了,但他仍在挨个敬酒。敬到我这里,我双手端起酒杯,恭恭敬敬一饮而尽。老范带着醉意拍拍我肩膀,哈哈大笑:“小丫头,看来在孙处长手下干,确实成长得快,不用我再帮你喝酒了。”

作者黄愉,银行职员

Comment and share

从长期看,哪些资产可以让财富持续、有效、安全可靠地增长?

民间智慧流传最广的方法之一就是“一铺养三代”。

商铺铺位,就像一张跟通胀挂扣的永续债券一样,定期派息(租金),派息跟随通胀上涨(租金跟随物价提高)。选对地段的铺位,还能跟随商圈的繁华而升值,选错地段的铺位则可能亏损贬值。

当今中国,生产力大发展,社会形态剧变,城市中心不断迁移,主流商圈也在不断变迁,投资商铺难度越来越大。加上电商冲击,不少实体店铺日渐式微,一铺养三代的传统投资方法难以凑效。

什么才是当今最好的投资工具呢?

股票指数基金就是最好的工具之一,可谓是升级版的一铺养三代。

我们都知道股票对应的就是公司所有权的一部分。股票指数基金对应的就是全国经营最优秀的一批公司(上市公司)所有权的集合。

指数投资具备很多巨大的优势,是传统铺位和其他资产无法比拟的。

指数基金相当于国家发行的浮动利息永续债

债券固定派发利息,到期偿还本金,并以发行人信用作为背书。

铺位可以简单类比为固定收租,以铺位资产为基础的债券。

股票是对有着生产设施的公司的所有权,其本质就是浮动利息的债券,只是因为没有固定到期日,所以价格波动比债券大。

指数基金相当于一篮子的股票。

拿沪深300为例,投资该指数基金相当于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前300家上市公司的股东。因为指数基金的原理是通过定期动态调整,保证一直拥有前300家上市公司的所有权,所以指数基金相当于是国家发行的债券,甚至比国家信用还高,因为即使国家更替,企业依然会存在,所以你的资产一直会存在,几乎没有毁灭性风险。

指数基金几乎能防范一切极端风险

指数投资相当于投资了全国最优秀的一批公司,成为了这些赚钱机器的股东,也就相当于成为了国家经济的股东。即使经济衰退,企业破产,地震天灾,金融危机,战争祸害等极端事件都不能给你带来毁灭性的损害。

我们常说富不过三代,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少有那类资产可以穿越百年依然屹立不倒。当我们用极端风险来考察的话,我们发现铺位不能,房产不靠谱,个股不靠谱,黄金勉强合格,最坚不可摧的就是指数基金。

指数基金相当于年息12%,年派息3.6%,年利息8.4%继续复利投资的永续债

既然指数基金相当于国家发行的浮动利息永续债,那么它的利息究竟是多少呢?怎么感觉分红这么低呢?

在《通货膨胀如何欺诈股票投资者》一文中,巴菲特给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

战后10年,一直到1955年,道琼斯工业指数里的公司的资本回报率是12.8%。

战后的第二个10年,这个数字是10.1%。

在第三个10年,是10.9%。

财富500强(历史数据最早到50年代中期),这一个更大范围的数据显示了相似的结果:1955-1965年资本回报率11.2%,1965-1975资本回报率11.8%。这个数字在几个特殊年份里非常高(财富500强的最高值是1974年的14.1%)或者非常低(1958年和1970年是9.5%)。

但是,过去这些年,总体上,净资产的回报率持续回到12%的水平。在通胀时期,这个数字没有显著超越这一水平。在价格稳定的时期净资产的回报率也没有超越这一水平。

让我们先不把这些公司看成上市的股票,而是生产的企业。让我们假定企业的所有人按净资产价值购买了这些企业。如果是这样,这些企业的所有人自己的回报也是12%左右。由于回报如此固定,我们有理由把回报看成“股票的息票”。

巴菲特的文章写于1977年,统计了美国1945年至1975年的三十年,美国公司资本回报率基本为12%。

我也统计了2000年至2015年,中国和香港上市公司的总体资本回报率,发现也是在12%左右。

以下是相关数据:

中国上市公司近15年ROE平均数为12.68%

从长期看,哪些资产可以让财富持续、有效、安全可靠地增长?

民间智慧流传最广的方法之一就是“一铺养三代”。

商铺铺位,就像一张跟通胀挂扣的永续债券一样,定期派息(租金),派息跟随通胀上涨(租金跟随物价提高)。选对地段的铺位,还能跟随商圈的繁华而升值,选错地段的铺位则可能亏损贬值。

当今中国,生产力大发展,社会形态剧变,城市中心不断迁移,主流商圈也在不断变迁,投资商铺难度越来越大。加上电商冲击,不少实体店铺日渐式微,一铺养三代的传统投资方法难以凑效。

什么才是当今最好的投资工具呢?

股票指数基金就是最好的工具之一,可谓是升级版的一铺养三代。

我们都知道股票对应的就是公司所有权的一部分。股票指数基金对应的就是全国经营最优秀的一批公司(上市公司)所有权的集合。

指数投资具备很多巨大的优势,是传统铺位和其他资产无法比拟的。

指数基金相当于国家发行的浮动利息永续债

债券固定派发利息,到期偿还本金,并以发行人信用作为背书。

铺位可以简单类比为固定收租,以铺位资产为基础的债券。

股票是对有着生产设施的公司的所有权,其本质就是浮动利息的债券,只是因为没有固定到期日,所以价格波动比债券大。

指数基金相当于一篮子的股票。

拿沪深300为例,投资该指数基金相当于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前300家上市公司的股东。因为指数基金的原理是通过定期动态调整,保证一直拥有前300家上市公司的所有权,所以指数基金相当于是国家发行的债券,甚至比国家信用还高,因为即使国家更替,企业依然会存在,所以你的资产一直会存在,几乎没有毁灭性风险。

指数基金几乎能防范一切极端风险

指数投资相当于投资了全国最优秀的一批公司,成为了这些赚钱机器的股东,也就相当于成为了国家经济的股东。即使经济衰退,企业破产,地震天灾,金融危机,战争祸害等极端事件都不能给你带来毁灭性的损害。

我们常说富不过三代,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少有那类资产可以穿越百年依然屹立不倒。当我们用极端风险来考察的话,我们发现铺位不能,房产不靠谱,个股不靠谱,黄金勉强合格,最坚不可摧的就是指数基金。

指数基金相当于年息12%,年派息3.6%,年利息8.4%继续复利投资的永续债

既然指数基金相当于国家发行的浮动利息永续债,那么它的利息究竟是多少呢?怎么感觉分红这么低呢?

在《通货膨胀如何欺诈股票投资者》一文中,巴菲特给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

战后10年,一直到1955年,道琼斯工业指数里的公司的资本回报率是12.8%。

战后的第二个10年,这个数字是10.1%。

在第三个10年,是10.9%。

财富500强(历史数据最早到50年代中期),这一个更大范围的数据显示了相似的结果:1955-1965年资本回报率11.2%,1965-1975资本回报率11.8%。这个数字在几个特殊年份里非常高(财富500强的最高值是1974年的14.1%)或者非常低(1958年和1970年是9.5%)。

但是,过去这些年,总体上,净资产的回报率持续回到12%的水平。在通胀时期,这个数字没有显著超越这一水平。在价格稳定的时期净资产的回报率也没有超越这一水平。

让我们先不把这些公司看成上市的股票,而是生产的企业。让我们假定企业的所有人按净资产价值购买了这些企业。如果是这样,这些企业的所有人自己的回报也是12%左右。由于回报如此固定,我们有理由把回报看成“股票的息票”。

巴菲特的文章写于1977年,统计了美国1945年至1975年的三十年,美国公司资本回报率基本为12%。

我也统计了2000年至2015年,中国和香港上市公司的总体资本回报率,发现也是在12%左右。

以下是相关数据:

中国上市公司近15年ROE平均数为12.68%

Comment and share

John Doe

author.bio


author.job